站内搜索
关键词
范围
盐城师范学院 在教育援疆实践中培育大学精神
作者:李健明 徐苏阳 李荔
查看:267   


      日前,新疆哈密市教育局局长汤梅来盐城师范学院洽谈深度合作事宜,并带来了一个消息:2016年10月,光明日报总编室在《情况反映》中以《教育援疆需“软”“硬”并重——盐城师范学院大学生新疆支教采访记》为题撰文,先后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统战部部长孙春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的批示。
      这是对盐城师院教育援疆工作的又一肯定。早在2009年,教育部在第156期工作简报及其主办的《师资建设》杂志上就以专题形式推介了盐城师院积极开展赴新疆实习支教的情况,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对此作了批示。同年,新疆自治区教育厅在其官网上以《盐城师院赴哈密地区实习支教活动成效显著》为题对此作出了高度的评价;2012年、2013年,盐城师院连续两年被新疆教育厅评为“实习支教工作先进单位”;《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新华日报》等数十家媒体对学校的新疆实习支教工作进行了多次报道……
      成绩的背后,是盐城师院人自觉的担当和脚踏实地的努力。作为我国东部地区最早赴新疆实习支教的师范院校,也是全国唯一一所自愿投入教育援疆的省属高校。盐城师院从2009年3月至今,共派出16批1025名学生和29名指导教师赴新疆,在伊犁、哈密、克州三地11个县区的学校顶岗实习支教。
      八年的教育援疆,不仅是一场爱心接力,也是一次实践育人的创新探索,深化了学校以“铁军精神”办学育人的理念,丰富了盐师精神内涵,成为学校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引领并助力学子成长成才。

溯源盐师精神彰显教育自觉

      坚持中的家国情怀。早在新疆实习支教工作启动之初,学校便成立了新疆实习支教工作领导小组,整体部署,扎实推进实习支教工作,并结合实际,制定了《实习支教工作实施办法》《实习支教人员的选拔细则》《实习支教学生管理办法》《实习支教工作质量评价机制》等规章制度,创建了实习支教工作管理网站,以机制建设推动实习支教工作的常态化运行。学校每年专项投入经费,用于援疆支教工作。“实习支教工作展示了盐师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讲奉献、特别能奋斗的精神风貌。支教生顶岗实习有力缓解了新疆部分地区师资结构性短缺的情况,为实现东西部教育均衡、支持新疆建设、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和平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盐城师范学院校长戴斌荣如是说。这正是学校坚持援疆支教工作的理
由。
      奉献中的青春之歌。2016年9 月,在第16批赴疆支教团出征仪式上,从数百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的55位支教团成员郑重宣誓:“践行志愿精神,严守支教纪律;心怀教育理想,致力立德树人。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一个学生,以‘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促进东西部教育均衡发展、建设美好新疆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才华。”誓言铮铮,掷地有声。面对艰苦的生活环境和教学条件,支教团成员们坚持以顽强的精神克服困难、战胜挫折,以坚韧的意志支教边疆、服务基层,以饱满旺盛的工作热情和勤奋踏实的工作作风完成实习支教的各项工作任务。第16 批支教团成员陶佳瑶,已是第2 次赴疆支教。在她看来,实习支教是一个磨练人生、增长才干、重塑自我的过程,她希望可以尽己所能帮助新疆的孩子,让他们充分感知文化的魅力。

坚守师范根本 注重精神化育

      信仰导航,以理想化育学子。盐城师院地处革命老区,“铁军精神”铸就了校园文化的底色。支教指导教师以此为抓手,对支教生们进行理想信念教育。2014年,学校王强教授成为中宣部推出的全国重大典型,其用生命守望马克思主义阵地的感人事迹,影响全国。2015年起,学校将“铁军精神”和“王强精神”作为实习支教的教育要求,指导教师进一步充实理想信念教育内容,带领学生在支教团临时党、团支部中学习“两种精神”,在支教实践中弘扬“两种精神”。
  教学指导,以学识化育学子。岗前培训是历届支教团出征前的“必修课”,进行教学常规、课堂教学设计、课堂组织教学等专题训练。在支教过程中,本校指导教师与受援学校指导教师以共同听课、评课的方式,对支教生的教学具体环节进行合作式指导;通过发放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手册》 《教育教学实习指导》 《班主任实习工作指导 》等,为支教生教学水平的提升提供技术支持;通过教学小结会议、教学经验交流、集体观摩学习等方式,为支教生教学反思意识的形成创设良好氛围。指导教师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去本地中小学试讲、安排学生与内地新疆班学生交流等,促使支教生们更好地实现由学生向教师的角色转变。
  身正为范,以道德化育学子。在实习支教过程中,一批批指导教师的生动事迹,成为最鲜活的教材,指引学子们前行。首批支教团指导教师李国栋,在艰苦的条件下,大冬天洗冰水澡,却和学生们笑言,这可以磨炼意志;指导教师戴征凯面对阿图什的沙尘暴,豪迈而风趣地感叹道“啊!土石”,他的乐观感染着学生;指导教师黄利秀,脸被太阳晒得红肿脱皮,却不忘安慰学生……支教生在支教日记中这样写到:“榜样就在身边,我们的老师,让人感动,让人肃然起敬。”
  无微不至,以仁爱化育学子。日常琐事,也折射着教师的仁爱之心。在支教实习中,小到学生们的生活起居,大到生命安全,指导教师都挂在心头。在学校组织的“为好老师点赞”活动中,支教指导教师的感人事迹频频被点赞:指导教师杨琳荣为了让学生们吃到家乡的美食,不时下厨煮饭炒菜;指导教师赵云伟感冒发烧,却坚持照顾身体不适的学生。学生们这样说:“遇到一位好老师,会让自己成为一名好老师。”

践行核心价值助力学生成长

      “勤学”为先,提高学习能力。学校鼓励学生以实习支教为依托开展教学研究:在哈密八小实习支教的周雪晶创造性地开展了以“青春你好”为主题的“课”(综合实践活动课)“队”(少先队活动)结合活动,被列为新疆自治区级课改项目的特色成果;在哈密七中支教的朱海、徐瑶参加了市级语文教研课题研究,深入开展实证调查,并作为课题主要参与人在成果汇报会上作了代表性发言;第五批的李涛在全国小学生科技大赛中荣获全国优秀指导教师一等奖和“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称号。
     “修德”为本,提升道德情操。学校鼓励学生深入当地基层,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心助学活动。第4 批支教团在彭德洲希望小学进行“心连心图书角”捐赠活动。第9 批支教成员郑健颖在“支教边疆、奉献爱心”活动中,捐赠图书63 册,文具234 个,衣物121 件,资助了25 名学生,吐哈石油基地教育分局为其颁发“爱心使者”荣誉证书。第11、12 批哈密支教团“爱心接力”,在哈密市第七小学创建“ 盐师爱心书屋”。第14 批支教生何娜面向社会募集20000多元学习物品资助特困学生。
     “明辨”为要,锻炼思辨能力。学校倡导学生在支教中,通过设身处地的深入观察,不断发现真问题、明晰真道理,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支教团学生走进当地历史博物馆、拜访当地居民、参加民族节日的庆祝活动,在参与中感受新疆地方的文化,破除了之前对新疆的偏见,谱写了民族团结的颂歌,建起了东西部友谊的桥梁。
     “笃实”为基,培养踏实作风学校始终强调,支教工作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2009 年,首批支教团来到哈密,为支教生们带来了新事物——团体心理辅导。之后,支教生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将活动做到心里、落到实处。截至目前,支教生们在心理辅导并不完善的支教地区创建了6 个心理咨询室,举行了200 多场面向学生、教师等不同对象的团体心理辅导。

激发援疆效应精神薪火相传

      横向拓展,充实教育援疆的“厚度”。顶岗支教以外,学生社会实践的触角也深入到了新疆多地。2016 年暑假,盐城师院“海天梦连”暑期社会实践教育关爱团队的志愿者们,奔赴新疆多地开展课业辅导、素质拓展、亲情陪伴等活动,志愿者们在察布查尔县第三中学开展了“文教援疆,助梦飞翔”活动、在新疆建设兵团第4师68团5连开展了“点亮希望”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社会福利院开展了“大手拉小手音乐传爱心”活动……他们依托公益教育实践,将爱与希望播撒在这片热土上。
      纵向延伸,提升教育援疆的“热度”。学校教育援疆响力不断升级,广受赞誉。支教生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毕业之后仍不忘教育援疆的责任。第2 批支教生贲卉毕业后,常常利用假期去看望新疆的孩子们,为他们带去“贲姐姐的温暖”。第3批支教生张川,毕业后毅然留疆,现为乌鲁木齐市第97 中学的体育教师。他坦言:“一学期的支教经历让我对新疆有了切身认识,也培养了我的奉献精神。只有在这里扎根,才能继续为新疆教育做贡献。”

      千里助学,播撒大爱。八载春秋,教育援疆实践中所彰显和弘扬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担当,已成为盐师精神的新发展,在学校历史文化传承创新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盐城师院将继续在教育援疆实践中培育盐师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学子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宏伟事业中来。

盐城师范学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4151次访问,全刊已有12256454次访问